洁尘书房·预告︱时间之外——杨明雕塑艺术分享会,艺术是苦役也是幸福
雕刻家罗伯特·斯密森说过,“任何作品都带有奔腾流逝着的时间。它既沉浸在亘古洪荒之内,又蕴含于最为遥远的未来之中。”已经超脱于雕塑材质消亡判断的杨明作品,在抛弃表象永恒性的同时,却拥有贯穿亘古洪荒和遥远未来的神秘力量或者说是令人失语的冲击感。这种反抗和背叛赋予时间性以极为独特的内核呈现及解读外延,流淌自雕塑家杨明诗意的精神性底色。
10月13日,应著名艺术家何多苓之邀,杨明个展《沉重的塔身》在何多苓美术馆展出,这是杨明作品在成都的首次亮相,特别精选出1994年——2019年的13件雕塑作品及17件雕塑小稿。其中包括上世纪90年代的“椅凳”系列,2000年后的“呼吸”系列,2016年开始创作的“湃”系列以及特意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最新作品。而当日下午两点,杨明将先期做客轻安洁尘书房。
△| 《沉重的塔身》在何多苓美术馆紧张布展
作家洁尘是杨明的好友,曾这样表述面对杨明作品时的感受,“面对这些作品,我一下子丧失了描述,也丧失了与某种美学经验相连接的途径。也就是说,我被刷新了……流淌和凝固都关乎时间,关乎形体,是时间作用于形体之后的各种消蚀、转化、灭亡和新生。”此次“时间之外”杨明雕塑艺术分享会,既是雕塑展《沉重的塔身》的展前深度导赏,也是对杨明雕塑创作的一个梳理和回溯,书友们还能对当代雕塑的大致框架和概貌有所了解。分享会特别邀请了往期嘉宾、艺术家何工与杨明展开对谈,届时,雕塑与装置、架上绘画的互动和彼此刺激一定会擦出别样的火花。
○书友福利
除分享会外,洁尘书房定于15日晚20:00点,与何多苓美术馆联动,组织《沉重的塔身》专场观展活动,特邀杨明先生亲自现场导赏,邀你与这些雕塑面对面交汇、共生,体会雕塑作品在展览空间所呈现的丰富性。书友可在文后评论区留言报名参与。
— 洁尘和她的朋友们24 —
时间之外——杨明雕塑艺术分享会
| 主 持 |
洁 尘
| 嘉 宾 |
杨 明
| 特邀嘉宾 |
何 工
| 形 式 |
免费 现场消费自理
| 时 间 |
2019.10.13 (周日)
14:00—16:00
|地 点|
铁像寺路88号铁像寺水街4-1 轻安
|联系电话|
028-85142219
艺术是苦役,也是幸福
杨明为《沉重的塔身》展览特别创作的最新作品, 是“湃”系列的新的挑战,体量比以往创作过的作品更为宏大,总高达到8米,从参观修建中的何多苓美术馆时起,杨明便在构思怎样将创作与美术馆整体空间产生对话。材质与环境一直是雕塑表现力逃不开的前提。
△|杨明这件8米高的新作,从构思初便在考虑怎样与何多苓美术馆整体空间产生对话
在选取聚氨酯创作“湃”系列之前,杨明采用过的材质包括青铜、大理石、不锈钢、玻璃钢、木材、陶瓷等等,杨明表现出对材质的强大控制力和创造能力,但同时他又迷恋和依赖材质的不可控性。“假如条件允许,我将做各种材料的尝试。当一种材料在控制和无法控制之中有一个契合点是无法绝对把握的,这种材料就可能是激发我这些创作的外在的东西,让我很想去抓住它,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想办法去驾驭它,我们相互的搏斗对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杨明作品《呼吸》(花岗岩)
△| 杨明作品《面孔》(不锈钢)
△|杨明作品《天空之城》(陶瓷)。对杨明而言,材质只是一种媒介,“我要做的事情,和材料无关”
这也可以理解为对雕塑家而言,材质只是一种媒介,“我要做的事情,和材料无关,但是这个材料能让我去完成它。”杨明说,“我从来不把陶瓷当做陶瓷来做,陶瓷在我眼里,就像木头或者青铜一样,只是我为什么用陶瓷?可能陶瓷有某种吸引我的地方,所以,你看到的是一个雕塑家的作品,而不是一个做陶瓷的人做的陶瓷作品。”对于目前喜爱用的聚氨酯,杨明所看中的也是这种最脆弱最没用最轻柔的材料所具有的明显的勃发的生命力。
△|“湃per系列”开始,杨明选取聚氨酯作为创作材质,惊叹于这种最脆弱最没用最轻柔的材料所具有的明显的勃发的生命力
不断地尝试,不断地颠覆,并不止于材质,更多的来自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当代雕塑以及更终极的思考。1992年,杨明参加杭州的“首届全国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请展”,与很多年轻人包括批评家、雕塑家探讨,什么样的雕塑能打动人,创作由此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经过多年学院雕塑训练的杨明在掌握了娴熟的写实造型的雕塑技艺后,开始从学习雕塑的学生转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我开始强迫自己在各种类型的尝试中,尽量忘记形式和主题,而去感受各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作用下形成的效果以及这种效果本身所具有的表现力。渐渐地,许多平时熟视无睹的物体蕴含的生命形式在眼前浮现和清晰起来,此后我对形体的处理不再盲目,而是针对主题的不确定性、形式表现的极端性作出抉择。
1993年中国威海国际石刻艺术大赛,杨明作品《蚀》获得最佳作品奖,之后催生出广为人知的“椅凳”系列,开创性的 “滴淌” 雕塑语言正是这一阶段尝试的提炼与集合,让他一举成为中国超现实主义雕塑家的代表人物。此后杨明又创作了“我的面孔”系列、“纪念碑”系列以及陶瓷系列,再到延续至今的“湃per系列”。
△|《蚀》代表杨明作品的根本性转变
△|“椅凳”系列开创性的 “滴淌”雕塑语言让杨明成为中国超现实主义雕塑家的代表人物
就此,很多人评说杨明作品的抽象性,杨明对此并不完全认可,“我觉得抽象和具象有个度,过于具象,它就没别的了;过于抽象,可能它根本不能诱发你进入思考,让你觉得与己无关。我觉得作品具象或抽象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表象后面的东西。古典艺术里有一种东西是我非常迷恋的。我现在做的其实都非常传统,不像某些当代艺术那样夸张。我觉得好的艺术有一个特点是相对内敛,但你和它发生某种联系后,你能感受到那种深不可测的东西,就像一行好诗,它能给你带来很多东西。”
这也许就是杨明所追寻的艺术目的地,也许也是杨明与诗意绘画的何多苓互为欣赏的原因,文艺理论家吴亮称杨明是“雕塑家中的诗人”,“诗人的定义应该超越文辞,诗人的卓尔不群应该在他的生物学层面……杨明作品亦如是,生物的、植物的、矿物的乃至是不可知的……理解杨明的作品必须准备好难以理解,必须乞灵于未知物性与神话时代。”
△|洁尘在杭州参观杨明《一切都从柔软的石头中升起》展,在“湃per系列”作品前“失语”
而以洁尘的观看经验来讲,杨明的雕塑作品放在不同的环境里给人的观感是完全不一样的,放在杨明的工作室是一个感觉,放在展厅里是另一个感觉,放在自然环境里又是特别的状态, “我觉得这个东西有一种力量,会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化学反应。”谈到近期创作的“湃per系列”与空间的关系,杨明则表示,“相信它放在现实任何一个环境里都很奇特。因为我做雕塑经常会涉及公共空间,我就会去想象。我要做的东西,是不可以让别人视而不见的,我的出发点就是一定要让别人在意它。”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沉重的塔身》展,杨明的作品将在何多苓美术馆发生殊为奇特而诗意的再度完成。
洁尘有约
和雕塑家杨明成为朋友是近几年的事情。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如果足够,认识时间长短并不是特别重要。在与杨明交往的过程中,我自然会关注他的作品。这种关注之前是间接的通过图片来有所了解。恰恰雕塑这种艺术,平面图片里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其特有的空间感被剥夺了,在二维中去体会三维的效果,就有歪曲和耗损。好在这些年我到过苏州杨明的工作室,现场参观了他大量的作品。后来还有一次在杭州,我去参加了他的个展。雕塑家的作品,现场太重要了。
这次,应何多苓老师的邀请,杨明个展《沉重的塔身》在何多苓美术馆展出。成都的艺术爱好者有了这个眼福。我邀请杨明来到洁尘书房做分享,相当于是展前的深入导赏。我是一个艺术爱好者,有不少艺术家朋友,也去过不少艺术家的工作室。一个艺术家的个人气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的工作环境中。艺术家中,我对雕塑家有一种特别的敬佩,雕塑家的工作在我看来是特别的艰辛,特别的绝望。那是一种如同西西弗一般的艰辛和绝望,他们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将想象力和创作力托举起来,到虚无的空间中去抓出一个形体出来,身与心都负荷难当。
其实,每一份创作工作都有西西弗的意味,如果你对自己有所要求,那终生都要推着那块巨石上山,周而复始。这是苦役,但同时也是幸福。我特别喜欢杨明身上那种对自己永不满足的要求,他每次把巨石推上去,就希望自己下一次推得更高,而且,他对于巨石的滚落毫不在意,甚至这是他期盼的一种发生,因为只有滚落之后才会有下一次推举的开始。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勇气和执念,让我相当敬重并引为榜样。在这次分享中,我们还将经由这个角度进入到一个探讨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怎么长成的?
嘉 宾
杨 明
著名雕塑家,中国雕塑学会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艺委会会员。1962年生于福建浦城,1984至1989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89至1999年在南京市雕塑工作室从事专业创作,2000年至今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艺系。多次举办个展及获奖。作品被上海美术馆、威海国际雕刻公园、青岛雕塑博物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
特邀嘉宾
何 工
艺术家。作品呈现形式丰富,有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架上油画等。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作品展。
1955年生于重庆。十六岁至二十三岁在云阳县当知青七年。1978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82年至1985年攻读西南师大和四川美院联合培养的油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公派留学就读于美国贵格教会Friends University接受艺术教育硕士教育。1990年至1991年加拿大Banff 艺术中心驻留艺术家,1991年至1993年在加拿大York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1993年旅居美国后继续进行大量装置艺术和当代绘画创作,2005年受聘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成都。
《杨明:沉重的塔身》
开幕时间 |2019/10/13 20:00
展览时间 |2019/10/13—2020/02/20
艺术总监 | 赵欢
展览团队 | 陈蕾 王忠言 刘宇 白东亮 戴红
特邀DJ |sunyoung
展览地点 |何多苓美术馆
(蓝顶当代艺术基地3期75栋)
预约参观 | 预约链接
(请提前一天以上预约)
文|戴艳妮 版式|kexin
海报设计|徐文睿 图片|陈蕾提供